上一篇文章 計算了,合理房價是需要工作13年換來的
用自己的13年工作時間換取另一個人13年的工作結晶

估算區間

以區間來說,不同的倍率個別對應到
0.5x 0.75x 1.0x 1.5x 2.0x
6.5年 9.8年 13年 19.5年 26年

以人類的韌性而言
如果房價落在 9.8~19.5年 的範圍內,都還算可以接受的區間

低價急賣 9.8年、高價售出賣 19.5年
低價的不太會在市場上出現(出現一下就被清空了),只留下高價位的
而上限是26年,也就是說一個人最多能背負還款債務,是不吃不喝26年

為什麼說13年合理
因為是成本價是13年

6.5年是極高度壓榨賣方、26年是極高度壓榨買方的情形

再回頭看看都市那些要不吃不喝30年以上才買得起的房子
真的是高的太離譜了
而且買的只是公寓的一層樓

人平均只能活80歲阿
要出社會工作,人已經把1/4的時間花在學校讀書
如果再把1/3的光陰都花費在房子開銷,那麼還剩下多少能自由運用?
這樣子真的值得嗎

而且硬扛26年的負債,未知的風險都很大
誰能知道自己未來26年會不會遇上金融海嘯、遭遇意外無法工作、或者公司倒閉被裁員失業

不過在現實中每個人領的薪水不一樣,住的地區也不同
所以要以自己的收入為主

可以按這樣的方法評估,這樣的房價以自己的薪水來說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建議換地區,換到一個對自己來說能合理負擔的地方買房


歷史參考

1975年(民國64年)的房價

當時”最低基本薪資”是月薪2400元,而房子1坪是9500~10000元
=> 平均下來 4個月可以買1坪,也就是說認真工作1年可以買3坪

買一間透天厝(80坪)需要20年薪資,算在稍微不合理的區間,但還能夠接受
若以”平均薪資水平”(約基本工資的2倍)來計算,會是落在非常合理的區間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老一輩常說「刻苦耐勞就能闖一片天」的原因

『我當年…~!@#$%^&,
然後買房成家立業。所以你們只要~!@#$%^&…』

但他們所經歷過的,並不會發生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時代變了,遊戲的玩法一定會不同

下一篇:
都市的房價大概率下跌,整理我的觀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