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功利主義者來說,安樂死不一定是個可以很人性化的議題。
邊沁的功利主義論點是將快樂扣除痛苦的最大總合,
將追求功利的值最大化就是正確之舉,
除去每個人應有的尊重、加總或權重等等考量。
但功利主義矛盾的一點是,人們很容易是盲目的,
人總是看到眼前的事情,看不到事件背後之損益,
並且無法真正量化人類的幸福程度,因凡量化必定失真,
每個人站在各個立場角度,各說各話,很難計算真正幸福加總。
若將時間軸加進事件考量,事件發生之後所產生的影響,
很難真正的去預測所有事件影響之下的功利最大值。

譬如做A事件的效益(快樂減去痛苦)是上凹曲線,
而做B事件的效益造成下凹曲線,
短時間內做B事件的效益比較高,
大多數人目光短淺,選擇了做B事件,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僅少數人會選擇A事件,
並沒有達到功利主義的最終目標。
生活上充滿了不僅只有A、B兩種事件的抉擇,
數以難計的選擇在我們的真實世界中,
三維空間的各種可能性複雜度甚至是非NP可完備的問題,
無法選擇最大效益之事,這又背離了功利主義所追求。

但今天若以增進世界上的福祉來看,
如果做了一件對甲、乙兩人都有助益的事情,且無長害,
且執行此件事情並沒有造成世上其他人福祉上的損害,
便可判定此事能增進世界上的幸福,或許不是最大化,
但又何樂而不為呢。
從獨立事件來看,
若安樂死是沒有痛苦的死亡,
事件的執行你情我願,
安樂死的執行實現了甲的願望,並且也讓乙有收入、經驗,
沒有造成乙的反感,
沒有犧牲掉誰的幸福,也沒有把快樂建立在某人的痛苦上,
卻增進了甲乙兩人的幸福程度,
從此一角度來看,此事便是增長了全世界快樂程度。

對於功利主義者來說,
安樂死議題可能不是那麼人性化的,
若犧牲少數人的幸福是被允許,
因安樂死導致甲之死亡,
若甲存活下去對世界上有任何比呼吸掉的氧氣、吃掉的食物等
還有更多的貢獻的話,
那麼甲是死的不正確。
但如果今天甲的存活無法帶來給世界任何幫助,
卻消耗掉人類資源的話,
當甲的死之痛苦小於所耗掉資源量,
那麼甲就有這個義務接受死亡,
去成就其他人更高尚的快樂。

安樂死這個議題對我來說,
我認為人類能為世界貢獻的程度,
會隨著時間、人腦及肉體的老化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慢慢減少,
當到了能為世界貢獻程度小於我所花掉的資源量,且貢獻程度成長率為負時,
若安樂死之痛苦為零或者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我想我是時候能欣然接受安樂死這個選項,
並願意將遺體捐獻出去,為世界造就更多的福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