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都太小看「文字」的重要性
「肢體」、「語言」是物種群族一起生活,有溝通的必要性而催生出來的

任何動物物種基本上都會藉由「語言」、「吼叫」傳遞訊息
不擇手段也要溝通
不聽話、無法合作就來硬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看誰拳頭大!

不過這過程非常的低效
因為每個人的「吼叫」意思不一定相同
而且語言存在地域性,不同地域講的方言會有一些落差
ex: 格林法則,不同民族之間的單字念錯(腔調不同)
聽錯、拼錯,久而久之衍生出一種新單字
「文字系統」的發明是一件非常難得且極其困難的事情
這過程中必須誕生「符號」,「符號」必須有意思,並且搭配上「語言的發音」
⇒ 你有辦法拋棄中文、英文、日文等現有語言的概念,嘗試創造屬於自己的語言嗎?

人類什麼時候會發明文字?
地域聚集數量龐大的人群,需要管理整個「城邦」時

⇒ 有管理就需要有「規則」,而人類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必須仰賴文字紀錄
所以文字因需求而誕生了

如果沒有文字,每個人都只會展現出原始動物本能而已,基本上無異於動物
⇒ 你可以嘗試30分鐘看看,不能說任何話、腦中也不許有任何的文字念頭閃過
在這期間,你會發現自己似乎沒有智商了,而且沒有思緒、毫無記憶
人類的記憶非常不靠譜,而且容易記錯、遺忘
⇒ 如果沒有文字記錄,要你回想一周前的今天
你花費了多少錢、吃了什麼、遇到什麼好事/糟糕事,你記得多少呢?
回顧一下人類發展歷史
距今40~25萬年前:智人出現(腦容量已達現在人的水平)
距今20萬年前:晚期智人(牙齒縮小、面部與現代人無異)
距今1萬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
距今3500年前:蘇美人楔形文字,進入信使時代(文字出現)
對比一下人類有文字紀錄以來 vs 文字出現之前
人類文化進展、科技水準的提升差異
人類歷史上各種重大發明、發現,都集中在文字出現以後
因為寫在泥石、竹木、紙張上的符號,不會出錯
比起人類的記憶還穩靠

借助文字符號,還能幫助人類的思考與轉化
能記錄下已經想過的事物、已經想完畢的事情上 ex: 公式的推導
⇒ 沒有紙筆,大概會連「乘法123×789」、「二元一次方程式運算」都沒辦法解
好比給人類可憐的記憶力,加裝一片非常大的暫存空間
存取更久以前的記憶,讓大腦思考的工作區域得以大幅提升
中文造字真有意思,
仔細拆解「文明」這個詞,一個朝代的文明也與文字脫離不了關係
因為文字的出現,得以讓人類『紀錄信息、傳遞知識』
讓後代的人類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乃至跨世代合作

而後續影響人類重大的 獲取知識的渠道
西元105年 蔡倫造紙 紙張的發明(讓人們更容易獲得書寫載體)
西元704年 雕版印刷術(讓人們不再需要用手抄書)
西元1045年 畢昇活字印刷術(讓人們印製各種文獻的效率提升)
西元1980年~ 電腦普及(螢幕就是magic ink,一張文字會隨資訊內容變動的紙)

這些事物的發明,大幅影響了知識的普及率
得以讓更多人思考學問,大腦運用率在整體社會中 呈指數性的提升
現在AI已經具備「文字」這項能力了
如果要對比人類發展歷史,你說,他現在處於哪一個時代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