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中秋,馬上要進入冬天
全球暖化的議題可能很快被淡忘,直到明年氣溫更熱時又會重新被提起

面對不可避免的全球暖化趨勢
許多人只好雙手一攤,說:「請交給下一代吧,我也沒辦法」

還記得小時候住頂樓
太陽西曬一整個下午,房間溫度是32、33度
雖然很悶熱,但不開冷氣睡懶覺 還能睡得著

現在
下班回到家,一到家就噴汗
明明已經晚上七八點、太陽早下山了,房間溫度卻顯示34度
沒開冷氣根本無法入眠、無法正常作息

如同我厭世的朋友所說:『今年沒熱死,明年會更熱』
北極熊如此,人也是如此,年復一年得過且過

還記得以前冷氣都要開23、24度,因為開26度根本不會涼
但現在只要開28、29度、冷氣能運轉,就覺得很舒服了

以前是可開冷氣、可不開,開了是奢侈、是一種享受
現在是,開了是基本、是必須,不開會要命

但是開冷氣,只是把室內裡面的熱量抽到外面去、給室外機散熱
當大家都開了冷氣,就是把熱都抽到外面,造成街道更炎熱

而人們怕熱,店家為了避免炎熱就更必須開冷氣
所以開冷氣成了常態,每個場域只要有人在就會開冷氣

開冷氣需要能量、非常耗電
冷氣運轉的過程製造更多的熱能、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加速暖化的發生
但是暖化更嚴重了,現在人們需要冷氣才活得下去
所以冷氣不但沒有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反而還加劇暖化


曾經我以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方法很好的解決
只要我多種幾棵樹木、愛護地球,我就可以多吹冷氣、多用電腦
我一邊使用電、排碳,樹木一邊吸收二氧化碳,能達到一個收支平衡

直到有一天,看了報導我才突然意識到
樹被砍後,木頭裡面的「碳」仍然存在
當木頭被拿去當柴燒的時候,這樹「一生所固的碳」就又回歸到大氣了

地球人口越來越多,人類只會砍伐更多的樹木來居住
多種樹,沒能解決問題啊!

除非能保證這棵樹種下去之後,樹就永遠存在、不會被砍掉
否則,這些對環境的有益,都只是暫時的

不論種樹、將樹木製成家具,或者以各種其他形式存在於地表的碳
都只是提供緩衝、暫存的Buffer
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雖然藍碳、碳埋葬,能將一些碳埋回海底或土壤裡,長存於淺層土壤中)

真正問題是
人類為了能源,而從地底開挖出太多石油、天然氣
數以百億千萬噸計的有機物質,從地底移動到地面表層
然後人類不斷燃燒這些有機物,最終將碳排放到大氣層中

後來我就思考,既然問題是這樣
那把碳埋回去地底、防止再次回到大氣不就好了
而且可以用固態的形式,例如鑽石、或者鉛筆筆芯,能儲存更多的碳

如果可以,那麼問題就是要不要做、「錢」的問題而已?

這個想法就是碳捕捉、碳封存

後來發現我想得太天真
要將碳埋回地底所耗費的能量,遠遠划不來
為了要把1kg的碳埋回地底,這個過程卻製造了2kg的碳?
做了反而得不償失

最難的部分是
「如何將空氣中的碳捕捉、固定下來?」
重新複習了化學知識才發現,要做這件事違反能量定律
這個反應無法自然發生,必須需要輸入額外能量才能進行

二氧化碳是最穩定的分子之一,不容易分解或反應、能夠長存於大氣
他已經是經由其他物質燃燒、氧化等「很容易進行的反應」過後,能量最低的分子了
我們該如何能把它變回其他形式?

就算以上的問題都解決了,最終仍會遇到一個瓶頸
「碳」要儲存在哪?
若是將碳注入地下或海底
仍然會因海底火山、地殼移動而悄悄洩漏出來,重新又回到大氣中…

能有錢賺、能有現在的經濟,現代社會發展至今都是仰賴「能源」
碳移除(減少大氣中的碳)根本比賺錢還難,而且是難上N倍!

所以目前能做的,只有減少個人碳排放量
但這樣,只是杯水車薪呢…


以下開始 散播生態焦慮
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8483

《將全世界人口堆在一起有多大體積》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999287
將全世界的人口堆疊在一起,也無法填滿大峽谷
人類如此渺小,卻對世界造成如此巨大的負面影響

全球氣溫變化走勢
https://climate.nasa.gov/vital-signs/global-temperature/?intent=121

地表平均溫度變化
https://kids-storage.twreporter.org/images/dd9a6f9c-85c3-41c0-9925-846c1ebafc96.gif

《氣候太乾燥,植物光合作用速度正在減慢》
全球暖化有助於光合作用速率,但會讓植物體內水份更快流失
當溫度過高到一個拐點,反而會影響植物體酵素活性,降低光合作用
https://technews.tw/2023/08/15/photosynthesis-is-slowing/

《比台灣還大44倍的垃圾島?你看不見的海洋悲歌》垃圾海
https://www.gvm.com.tw/article/43681
關於減塑議題,之後會探討循環餐具的困境與兩難

《解凍格陵蘭》:暖化超過預期 冰原也下雨
https://udncollege.udn.com/16618/

《格陵蘭冰川融速20年來加快5倍》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86385

《加拿大野火燒出647兆噸碳排量》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12936

《巴西森林大火降下黑雨》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8227624

《非洲納米比亞宣布:撲殺723頭野生動物充飢》
https://dq.yam.com/post/16237


生態環境議題連環爆,而且只會加劇、加速這些事情發生
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找了幾個朋友討論

我說:「幹怎麼辦,地球要沒救了!」
讀 生科、環工 的朋友說:「地球沒救?應該是人類先沒救!
地球哪有可能沒救,人類沒救了之後地球還能變得更好。」

他說,你看
恐龍是世界上曾經的霸主,也是經歷過好幾次的大滅絕
他們死了之後,才能讓其他物種續存、進化,才有地球今天的生態

這就是世代、生物的消長吧
不知為何頗具哲學的意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