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著怎麼辦(激素篇)
睡眠激素
睡眠激素合成途徑:色胺酸 → 血清素 → 褪黑激素
看分子結構都是兩個環狀物,兩個環是「苯環+吡咯環」組成的「吲哚環(Indole)」

1・褪黑激素(melatonin) 是生理時鐘激素,由大腦松果體分泌,用來同步日夜節律
通知身體:「天黑了,該準備睡了!」
吃褪黑激素對於入睡是最直接、有效果的
可是台灣目前把褪黑激素歸類為「藥品」,而非一般保健食品
因為攝取過量(長時間高劑量)會讓動物的雞雞變小、睪丸萎縮、精子生成下降(人體數據不足,但可以推估)
所以法規上,褪黑激素產品屬藥品列管,在台灣買不到保健品
但在國外的藥妝通路(屈臣氏、costco)就有賣了
2・血清素(serotonin) 是一種快樂激素,可以穩定心情的神經傳導物質
調控情緒、焦慮、憂鬱、睡眠、食慾、疼痛
血清素在白天活躍、幫助清醒,也是夜晚合成褪黑激素的前驅物

長期失眠會形成惡性循環
睡眠不足 → 血清素分泌變少 → 心情變差、更憂鬱 → 更難入睡

可嘗試藉由 運動、曬太陽、改善睡眠 來打破循環
那麼,直接吃血清素有效嗎?
理論上有,但實際上會被血腦障壁(BBB)擋掉,進不去大腦裡面
大腦必須自行合成,才有用
所以只有吃前驅物、進入大腦後,由大腦自己轉換成血清素,才會有效果
3・色胺酸(tryptophan) 是一種「必需胺基酸」
參與蛋白質合成、神經調節、維生素生成等多重作用
也是合成血清素、褪黑激素的前驅物(原料)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ex: 雞肉、燕麥、芝麻、香蕉、堅果、牛奶

沒有足夠的色胺酸,就無法合成足量的血清素,造成情緒不穩、脾氣就會差
也無法合成足量的褪黑激素,造成睡眠品質下降
所以多攝取色胺酸有助於情緒、睡眠
血腦障壁
血腦屏障 或稱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大腦的「超強防衛系統」,在血管和腦之間有一種選擇性的屏障,能夠阻止某些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
能像「防火牆、門禁機制」那樣能擋住外來的大分子、毒素
只允許「小分子、脂溶性、無極性分子」進入
ex: 氧氣(O₂)、二氧化碳(CO₂)、褪黑激素、酒精(乙醇)、麻醉劑(乙醚、氯仿)
以及擁有特別通道(載體、運輸蛋白)的分子 ex: 葡萄糖、色胺酸

雖然人體細胞、器官都具有「選擇性通透」,但BBB是人體之中最高規格的、管控嚴密
畢竟大腦等於「人體董事長」,董事長的辦公室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
主要有兩點原因:
1. 大腦功能極為重要(控制生命基本活動)而且高度集中,不容許出錯
2. 大腦神經元難以再生,損壞就無法復原,不像周邊神經(PNS)可以再生
如果沒有BBB,所有毒素、廢物、病菌會直接衝進去,一堆有害物質直接把大腦幹死了
因為睡眠、焦慮、憂鬱的問題都是「大腦的事」,若要改善失眠必須想辦法影響大腦
所以
要馬 1. 補充能直接進大腦的物質(能穿越BBB
要馬 2. 補充前驅物質,讓大腦自行合成

另外,酒精(乙醇)、麻醉藥(乙醚)都可以穿過BBB,直接對大腦造成影響
讓大腦處於「遲鈍不反應」的狀態,所以喝酒才會酒駕、打全身麻醉才有效果
然而這不代表酒精跟麻醉藥能夠幫助睡眠

酒精表面上可以幫助入睡,看起來「比較快睡著」,實際上會抑制深層睡眠、大幅降低睡眠品質
而全身麻醉是讓大腦處於關機狀態(無意識),大腦不會做任何事情,不會作夢、在此期間也不會有任何記憶,等同於缺乏休息(不會整理記憶、清理修復),根本是白睡一場、醒來反而更累
話說
統神名場面『哎喲,他的手可以穿過我的巴巴』
…
難道「巴巴」就是指這層barrier嗎!

晚上睡不著怎麼辦(神經篇)
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
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能讓神經活動變慢、變弱,可降低大腦的興奮程度
像是踩煞車,能降低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興奮訊號的強度、轉為平靜狀態,有利於睡眠
常見有以下兩種物質
可是都會被BBB擋住、無法直接進入大腦,只能透過周邊來影響

1・甘胺酸(glycine)
雖然也無法穿過BBB,不直接作用於大腦,
但能抑制脊髓神經元,能使身體放鬆、降低核心體溫

吃起來有一點甜甜的味道(所以翻譯為甘胺酸)
人體可自行合成,可是數量比較少
可穩定神經系統、幫助肌肉鬆弛,會在脊髓、腦幹這些「控制身體狀態」的地方放鬆
2・γ-胺基丁酸(GABA)
GABA與受體結合,能啟動「氯離子通道」
可使神經元過極化(或稱超極化),處於暫時的抑制狀態

神經元靜止電位約為 -70 mV
正常狀態下,當神經元受到刺激、超過閾值 -55mV 時候,便會觸發動作電位
當GABA開啟了氯離子通道以後,氯離子進入細胞
因為氯離子帶負電,此時膜電位更負,呈現超極化狀態(掉到大約 -90 mV)
此時便離閾值更遠,會更難被激活、更難以被觸發動作電位
ex:
家裡外邊有個門鈴
每按一次(力度超過閾值)就會有一聲「叮咚」傳出來(引發動作電位)
但是家裡門鈴太容易被按壓、太吵了,
連路邊野貓跳起來,都能亂按壓到門鈴、導致人睡不好
於是朝門鈴裡邊塞了一個彈簧,讓它不敏感、不容易興奮,不會隨便被觸發
就可以好好睡覺了
神經調節物質
除了前面提到的 褪黑激素、血清素、GABA 之外,還有
1・腺苷(adenosine)是生物體內能量代謝過程中,ATP 分解後自然產生的副產物(ATP → ADP → AMP → 腺苷)
能夠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同時也是大腦裡累積的「疲勞訊號分子」
清醒時間越久,腺苷在腦內累積,就會越來越疲勞、想睡
由於全身上下都有腺苷、也有腺苷受體,腺苷受體是全身各地的「疲勞感應器」
在大腦中腺苷受體調控「清醒與睡眠」

喝咖啡之所以提神,是因為咖啡因(caffeine, 1,3,7-trimethylxanthine)
是假的腺苷、形狀很像腺苷
會佔據著大腦腺苷受體,欺騙大腦您仍清醒、精神有活力


茶類也含有咖啡因
所以睡前喝茶、喝咖啡容易睡不著,大腦仍然在開趴蹦迪
啊那,多攝取腺苷(疲勞分子)就能幫助睡眠了嗎?!
沒辦法,實際上因為腺苷在體內代謝極快、會被酵素迅速分解
所以, 如果感到疲倦就趕快去休息,才能睡得好
若身體過度疲勞,腺苷累積的太多,反而會睡不著
因為「累卻不能睡」是一種逆境狀態,身體反而會進入「壓力」模式
荷爾蒙皮質醇上升、交感神經活化,逼迫大腦清醒
導致大腦清醒/睡眠節律被打亂

2・組織胺 (histamine) 是一種 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 以及 免疫訊號分子
能夠促進清醒、注意力、免疫反應
組織胺釋放會造成過敏反應(發炎症、血管擴張、搔癢)
所以看病醫師開「抗組織胺」的藥物會令人想睡覺
過敏藥物
第一代抗組織胺是親脂性,容易穿過BBB而影響中樞,造成嗜睡
第二代抗組織胺是親水性,副作用大幅降低

但是若是安眠藥物,就會使用親脂性的抗組織胺,能穿過BBB、進入中樞神經系統
3・腦啡肽 或稱內啡肽 (endorphins)
會在大腦下視丘的腦下垂體分泌
是身體天然的止痛劑、快感分子,能夠鎮痛、壓力緩解、享受快感
可以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減壓、抗焦慮、促進放鬆,幫助入睡

有氧運動、冥想、快樂的笑,都會促進內啡肽的分泌
反之,熬夜、壓力大、缺乏運動會讓內啡肽分泌變少,容易感覺無力、情緒低落
無法直接口服補充,吃下肚會被酵素分解、也無法進入BBB,只能讓大腦自己製造
其他能幫助睡眠的物質
鎂(Magnesium):
幫助神經穩定、促進 GABA 作用
維生素B6:
協助色胺酸轉換成血清素、褪黑激素
L-茶胺酸(L-theanine):
綠茶成分,促進放鬆、幫助入睡
結論:
攝取 色胺酸(tryptophan)、褪黑激素(melatonin)、γ-胺基丁酸(GABA)、甘胺酸(glycine)、鎂(Magnesium)、維生素B6(vitamin B6)、茶胺酸(L-theanine) 都對睡眠有幫助
食物來源對照表
褪黑激素 | 色胺酸 | GABA | 甘胺酸 | 鎂 | 維生素B6 | 茶胺酸 |
櫻桃 | 雞肉 | 香蕉 | 明膠 | 芝麻 | 雞肉 | 綠茶 |
奇異果 | 牛奶 | 糙米 | 豬皮 | 堅果 | 鮭魚 | 烏龍茶 |
葡萄 | 起司 | 馬鈴薯 | 魚皮 | 燕麥 | 堅果 | 抹茶 |
堅果 | 豆腐 | 菠菜 | 牛皮 | 菠菜 | 燕麥 | 康普茶 |
玉米 | 堅果 | 泡菜 | 豆腐 | 香蕉 | 香蕉 | |
燕麥 | 康普茶 | 膠原蛋白 | 黑巧克力 | |||
芝麻 | ||||||
香蕉 | ||||||
玉米 |
茶類同時含有咖啡因(刺激)與 L-茶氨酸(放鬆)這兩種互相對抗的力量,所以盡量在白天喝
另外,有發現什麼食物出現了很多次嗎?
沒錯,就是“堅果(nut)”
不僅提供蛋白質、礦物質,堅果還富含好的油脂
所以為什麼古人說,多吃堅果對身體好,因為“營養(nutrition)”源於nut
晚上睡不著怎麼辦(藥物篇)
抗焦慮、助眠藥物
以往過敏、看耳鼻喉科時,我偶爾會說我睡不著,有些診所的醫師會開助眠藥物給我
以及,之前創業失敗後有一段時間很焦慮、熬夜過頭,徹夜無法入眠
生活作息整個亂掉,也去看過精神科拿藥

以下是我印象有曾吃過的藥物:
- 煩多閃(Valdoxan):
成分為Agomelatine,模仿褪黑激素作用的藥物,能穿過BBB
- 贊安諾(Xanax):
成分Alprazolam(安柏寧、安邦錠)第四級管制藥品,是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會黏上GABA-A受體,增強GABA的抑制作用
- 戀多眠(Lendormin):
成分Brotizolam,增強GABA作用,促進神經元抑制效果
- 杏緩妥(Cirzodone):
成分Trazodone,作用在血清素,抗憂鬱、助眠、抗焦慮
- 飛敏耐膜衣錠(Fexofenadine):
成分Fexofenadine,是抗過敏藥物,第二代抗組織胺
不是治療失眠,但減少過敏反應(打噴嚏、皮膚癢)能幫助入睡
自己的經驗是:贊安諾藥效最強,煩惱都拋諸腦後,非常放鬆。
但是睡醒後思考極為呆滯,好像快六親不認了
BTW
個人經驗,失眠不一定是靠吃藥就有效的
除了藥物的方法之外,失眠也與長期姿勢不良有關
有可能是肌肉緊繃、頸椎錯位,壓迫到周圍神經、血管,造成神經壓力而引發的失眠


需要整脊喬骨(矯正頸椎、胸椎位置)或做物理治療來調整
推拿(肌肉放鬆)、按摩穴道、針灸也都有效果
睡前做拉筋、瑜珈、冥想,也能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有助於入睡
脈輪、穴道與經絡
大多位於神經末梢、微血管、筋膜交界處,可促進神經自我調節
越了解中西醫都有它的道理在(讓我想起《奇異博士》提到查克拉的一幕)

為什麼人老了之後,睡眠時間會變少
其實人年紀大了之後,並非所需睡眠減少
而是晚上難睡、白天易睏
小睡的時間變多,晚上睡眠品質下降
因為這幾樣「助眠三寶」不如年輕人了:
- 松果體退化,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夜間睡意減弱
- GABA受器活性下降,抑制性神經活動不夠強,入睡變困難
- 腺苷累積速度變慢,不容易產生「強烈睡意」,清醒和疲勞的界線變模糊

導致晚上不易入睡,白天容易疲倦、小睡,需要片刻休息
所以很多長輩會需要靠藥物幫助入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