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嚴謹,但簡易生動的分類而已~)

生物按照「所擁有的裝備」區分成高低級別
為了區分有與沒有的這種高低級別感,於是做出了一個分類

任何能被識別的物種都有「殼 or 細胞膜」包住
因為有個東西包在外面,作為「邊界疆域」
不然細胞內的東西都散出來、散落一地,會成為環境的一部份

-1. 按照有膜與否區分
細胞膜(Membrane)
是生物/是細胞,就一定有細胞膜

沒膜的物種就被踢出來
就是病毒(Virus)ex:噬菌體
最低等,連生物都稱不上

但他們有些有表面外殼(蛋白質衣殼 Capsid),有的會穿別人的外套(外套膜 Envelope)

-2. 按照有無細胞核做區分
細胞核(Nucleus)是用來保護遺傳物質的邊界
原核生物(Prokaryotes):原核,原本沒有核
真核生物(Eukaryotes):真核,真的有核

這個有承接上一條規則
因為沒有細胞膜的,一定沒有細胞核

有細胞核很高級哦!
因為要在細胞內安裝一個中央核心
有細胞核的生物,大小就比沒細胞核的還要大上許多!
(動植物的細胞比細菌還要大10~100倍)

並且真核生物,因為細胞體積龐大、才有足夠空間能包養葉綠體、粒線體
原核生物是沒有葉綠體、粒線體的!(內共生理論、共生體學說 Symbiogenesis)

兩者可儲存的DNA容量也大有差異
有核的,DNA可以發展成多條線狀染色體
沒有核的,DNA呈現成簡單環狀

-3. 微生物的分類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最神奇且複雜的一類

按照有細胞和與否區分
原核生物(沒核):1細菌、3古細菌
真核生物(有核):2真菌、4原生生物

1細菌(Bacteria)ex:大腸桿菌、乳酸菌、藍綠菌
2真菌(Fungi)ex:香菇、酵母菌、黴菌

兩者都有細胞壁,但是都不會光合作用(只會偷吃、吸取周遭養分)
所以雖然有細胞壁,但是會跟植物做區分

3古菌(Archaea)ex:嗜熱菌、嗜鹽菌、產甲烷菌
可以耐極端環境、生長在硫磺或者高溫裡

4原生生物(Protist)ex:阿米巴、眼蟲、藻類
這是最不好解釋、難以被歸類的雜牌軍!
(名字叫”原生”,而不是原核與真核,超容易混淆的!)
原生 => 原來可以自己生出分支的(!?
不具共同祖先、很難溯源分類
可視作臨時安置的分類(不好分類的就丟進這)

-4. 按照養分來源區分
自營(Autotroph) ex:植物、藍綠菌(居然這細菌是唯一的怪咖)
吸收太陽產生養份,自己養自己

異營(Heterotroph) ex:動物、真菌
不產生營養成份,全仰賴別人養

-5. 按照細胞壁做區分
具有細胞壁:植物、菌類
無細胞壁:動物

細胞壁除了「提供結構支撐、形狀固定」之外
還影響到能否「大幅度運動」!
有細胞壁就像被固定住那樣,無法快速的大幅運動
(應該難以想像一株會奔跑的植物吧)
因為骨架被牆壁給固定住了,運動能力受限,只能緩慢變形、慢慢朝光彎曲

按照這幾種方式能大概劃分出「三域五界系統」

生物分類:三域、五界

目前的生物分類系統(三域、五界、六界等)仍存在不少爭議
所以我認為大概看懂、能會分辨就好~

此圖不完全正確。主流三域是:細菌域、古菌域、真核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