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為黑暗叢林法則是對的
都發展到高等文明了,第一步應該是試著合作,或者起碼交流、刺探一下情報
拿人類文明技術演進來比喻

原始人社會 1 1 打得起來
當進度條開始推進,科技樹開始發展起來:從製作武器、用火、青銅器、農業社會、工業革命、槍砲彈藥、核能發展、電腦計算、AI…

假設科技發展至今 1~10 總共10個階段
剛見面時,不知道對方是哪個段位,對方有可能是 6 7 有可能 8 9
我如果意識到對面等級是10,不可能會主動去打,因為必死無疑

不清楚就貿然開戰,風險太大 ⇒ 這種風險大概只有1、2等級的人會主動開戰
因為,就像遊戲才破到第一關、第二關,死亡大不了就重新開局嘛
(所以玩agar.io也都是,在剛開局、還很渺小的時候死很多次)
當今天我是6,第一步驟是,我會想辦法探測對方是比我高階還低階。
主動貿然開戰萬一被滅,我可得重新玩,爬到第六關實屬不易、不划算
那今天對象換成宇宙、高等文明呢,總共有多少個段位?100個階段?
量子通訊、核融合、戴森球(Dyson Sphere)、蟲洞、中微子、局部反熵…
不曉得還有多少,人類科學家想破頭也無法窺究一二的前沿技術

我們在10、對方在50、77、還是90?

如果幾萬年後,我們發展到了60,那麼對方是在42、80、還是100?
(當然這只是簡化比喻,每個文明的科技不一定會按順序線性解鎖xd)
此最佳的時採取的措施是什麼?肯定不是先擊斃對方吧,因為反而有可能以卵擊石
遇到與自己差不多強大的文明,才有可能出現熱戰風險

(還沒看清全貌前,先預估一下對方大概有多強大,
以及對方是否只有一顆星球?還是多星球文明?)

能成長到高等文明,代表已經突破了許多低階層的囚徒困境
否則早就內鬥崩潰、自我滅絕了,因為低階文明會不斷被囚徒困境卡住

如果外星文明能達到 跨恆星航行,就代表:
他們已經解決了能源分配的博弈(不然早就內鬥崩潰)
他們已經解決了環境資源的博弈(不然無法避免自我滅絕)
他們已經解決了知識共享的博弈(不然無法維持世代累積)
他們已在內部形成一個交流的網路,正準備往外拓
所以假設一個能跨越星際的文明還在玩低階「黑暗森林式先開槍」,
其實是自我矛盾的
因為,如果他們真的只會「先開火」,自己早就在內部博弈中耗盡、毀滅了
但也絕不是樂觀的「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不是極端悲觀、也不是極端樂觀,而是先假設未知,而非假設善意或敵意。
當時卡爾薩根(Carl Sagan)發送宇宙航海家金唱片,包括地球座標、太陽系的位置,這屬於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大膽行徑,現在來看人類有可能在未來後悔

1970s 的人類像剛進入「第8關」的玩家,以為遇到外星就是大冒險
如今我們科技進步,比以前更強了,站在「第10關」的門口,
卻才意識到「萬一對面是滿級大佬呢?」(打不過就準備投胎穿越了
進步的越多,反而變得謙虛內斂了
我們是如此,那高等文明呢?
以劉慈欣在《三體》裡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
那是侷限在一種情況:把對方當成「人」,而且是「拿著槍的人」,並且雙方都是獵人。
《三體》的故事背景應該是受到馮諾伊曼(Von Neumann)的博弈論觀點影響
1950美蘇冷戰初期,馮諾伊曼曾提出「先發制人核打擊」,原話是:『如果你問為什麼不明天就轟炸他們,我會說為什麼不是今天?如果你說今天下午五點,那我就說為什麼不是一點?』
因為以人類現有技術來說,核子武器炸下去就是毀滅性的,所以主動跳入囚徒困境是最佳解。
幸好後來發展出M.A.D.均衡(相互保證毀滅,恐怖平衡),有機會在詳述,與賽局理論和如何跳脫囚徒困境有關
在人類視角,核武是毀滅性的,這一點沒錯
但高等文明肯定會有方法或屏蔽能接得住核彈頭
而且能置對方於死地的殺手鐧可不只一招,他們說不定有九種辦法可以弄死地球人

如今在宇宙,我們不知道對方是誰
在這諾大森林裡面,完全不知道那個在動的黑影,對方是貓、是狗、是獵豹,還是純粹是風
或者對方拿著弓箭、還是拿著槍的人?又或者對方開著坦克車,出動無人機、人形機器人?
甚至是鬼、是神、是某種能量或資訊
也可能是一顆會動的石頭,是某個外星人扔向一旁的石頭。把石頭擊碎之後,就會問罪我們為何攻擊他的所有物,因為那顆石頭可以是某個由他製造的低階生命。
(換言之,我們人類也有可能是某個高階物種製造的低階生命 or 存在某種聯盟關係)
又或者,對他們而言,我們看起來就像一隻天真的兔子,可以是獵物,又或者寵物。
總而言之
黑暗叢林法則,第一步不是子彈過去、不是直接開火
而是,用手電筒照一束光過去,探測,看看是誰、打算幹什麼,觀測對方意圖再決定下一步
最近3I/ATLAS彗星的話題,和2017時奧陌陌斥候星(Oumuamua)
哈佛大學教授阿維·勒布 (Avi Loeb) 提到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探測器(雖然目前看來可能性極低)

讓我重新思考了「黑暗叢林法則」的可能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