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我本人就像個「甲藻」
不斷囤積知識收錄成為DNA,大多數知識在大部分時間都沒用到
但在必要時刻總能從書櫃中掏出來用
並且平時盡可能收拾、壓縮,在腦中歸納


本身是倉鼠囤積症
同時也是珊瑚好朋友,替珊瑚大姊打工
甲藻發展極端演化策略
在基因組大小、細胞構造、代謝方式、行為特性上都是屬於典型的例外
能在不同生態壓力下切換成不同的生活型態
甲藻的基因組長度是人類 0.5 ~ 80倍(誇張!)
但總基因數量大約只有人類的兩倍,因為多數屬於重複
其中他的DNA最大的特點是「巨量、怪異、另類真核」
改用特殊蛋白與液晶態排列,長期保持極致壓縮、卻又隨時可存取
甲藻從未成為地球霸主,但總是佔據關鍵生態位
因為什麼都可以做,可以隨著生態所需而切換
可當生產者、可成為消費者,所以具備高適應性

甲藻(渦鞭毛藻門/雙鞭毛蟲門 (Dinoflagellates / Dinophyceae))
算是一種浮游生物,但並不是單一物種
屬於真核系統底下的一個超級演化分支,大約在20億年前出現
SAR系統(Stramenopiles–Alveolata–Rhizaria)

甲藻明明是單細胞生物
至今有超過2000~6000種描述狀態,算是相當的可觀
(雖然多樣性遠不及矽藻就是了,因為甲藻要以特定形式維持自身的複雜性)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
珊瑚藻(共生藻/蟲黃藻 Symbiodinium / Zooxanthellae)
角甲藻 Ceratium
也都是甲藻的一種




能同時行光合作用(自營,像植物)與捕食(異營,像動物),混合營養(Mixotrophy)


紅潮(赤潮 Red Tide)就是藻類(甲藻、渦鞭毛藻、矽藻等)勝利過頭
營養過剩、環境有利,導致大量繁殖、基因快速擴散
過度繁殖造成水色變化、毒素與缺氧危害
最終環境惡化、自取滅亡,因為超出生態平衡,最後整體秩序失控、崩壞的結果


如果把知識與書本比喻成DNA
那人類現在是走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試圖藉由AI快速地把知識散播到世界各地
--走向「資訊赤潮」的危險道路上
發佈留言